1. 安装前:多方面规划,提前规避风险
这一步是减少影响的核心,主要在于明确风险点并制定预案。
开展详细勘察,标记周边建筑物基础、地下管线、绿植等关键位置,确定安全施工距离。
编制专项施工方案,明确施工范围、机械行走路线、材料堆放区域,避免占用非施工区域或压占建筑物地基。
对邻近建筑物进行预处理,如设置监测点实时跟踪沉降,或对易受震动影响的结构做临时加固。
2. 安装中:精细化施工,控制过程影响
施工过程需针对 “噪音、震动、污染、空间占用” 四大核心影响源进行管控。
控制噪音与震动:选用低噪音施工机械,在靠近居民区或敏感建筑物时,限定施工时间(如避开夜间、午休);采用液压破碎锤等低震动设备,必要时在机械与地面间铺垫减震垫。
减少环境污染:施工现场设置围挡,防止粉尘扩散;焊接作业时使用移动式烟尘净化器,避免废气影响周边;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再排放,禁止直接污染土壤或水源。
保护周边设施:开挖沟槽时,对邻近建筑物的地下管线采用钢板桩或拉森桩支护,防止塌方;运输材料时避免碰撞建筑物墙体、门窗,必要时在途经路线设置防护栏。
3. 安装后:及时恢复,还原环境原貌
施工结束后需尽快恢复周边环境,降低长期影响。
及时回填沟槽,分层夯实土壤,避免因沉降导致路面塌陷或建筑物开裂。
清理施工垃圾,修复被破坏的路面、绿化带,补种绿植,恢复场地原貌。
拆除临时设施(如围挡、临时管线),对监测数据进行复盘,确认建筑物无异常后完成验收。